中文 EN
深科技(000021.SZ)
RMB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公司介绍 > 可持续发展 > 质量与体系管理


品质系统策划

我们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追求卓越的品质。我们认为质量是对客户需求的满足,唯有真正了解并满足了客户需求才能称之为高质量。我们对运营管理的品质系统进行了细致规划,以识别客户需求及满足并超越客户需求为出发点,依托工作系统,运用大质量理念,通过IT平台应用确保流程的统一规范和有效执行,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保证流程产生的结果。


质量控制

质量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,对系统和标准的遵从是保证质量的基础,我们运用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方法持续对生产、管理、技术进行创新,持续提升生产和运营活动中的系统化管理和控制。

 持续改进

公司2002年首次导入精益和六西格玛方法论,如今,精益六西格玛已经成为公司持续改进的符号和象征。在推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,公司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理念,从最初的项目实践,培育精益六西格玛专家团队,到将精益六西格玛理念渗透到公司管理系统,并与战略管理逐渐整合,逐步形成以精益六西格玛为核心的持续改进企业文化,完成从方法到精益六西格玛思维的渗透,为推动公司持续改进注入的新的生机和活力。 


管理体系

ISO9001:2015质量管理体系

ISO14001:2015环境管理体系

ISO45001: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

ISO13485: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

ISO/IEC27001:201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

IATF16949: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

TL9000:2016电信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测量标准

QC080000:2017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

ISO14064-1:2018温室气体核查声明

RBA责任商业联盟行为准则

C-TPAT海关-商贸反恐贸易伙伴


方针

•       持续改进是我们基本的经营原则

•       以优质的产品、合理的价格、完善的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

•       满足与经营以及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

•       进行必要的知识、技能和态度的培训,逐步树立全员的品质意识

•       重视和发展与客户及供应商的长期、互利关系


环境方针

•       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

•       基于生命周期观点,确定产品的环境影响,降低能耗,预防污染

•       确保良好的生产环境,以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

•       为每位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,宣贯本公司的环境方针,加强环保意识,履行环保责任

•       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升环境绩效


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针

•       关注员工和相关方的职业健康、安全、预防伤害和疾病,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

•       遵循有关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

•       提倡以人为本,鼓励全员参与和协商,开展多样化的宣传培训

•       以危害识别的结果、相关法律法规、持续改进和其他要求作为定立目标的方向

•       定期评审职健安管理体系,持续改进职健安绩效,以支持我们的长远发展


有害物质过程管理方针

•       遵守与产品和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

•       满足相关方及客户对有害物质的管控要求

•       不断强化过程管理能力

•       持续改进,提高环境绩效   


信息安全方针

•       在保证信息的机密性、可用性和完整性基础上,合理管理信息,防止信息的非预期使用及泄露

•       满足利益相关方和法律法规对信息安全的相关要求

•       进行必要的培训,逐步树立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

•       根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价原则,建立适宜的控制目标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,以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绩效


业务持续性管理方针

全面识别威胁组织业务的潜在风险。建立并运行卓越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,确保当发生可能导致业务中断的事件和灾难时,企业能够积极预防和快速反应。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竞争力,增强投资者、股东和客户的信心


社会责任方针

•       遵守有关的劳动、环境、职业健康安全和其他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;

•       不得使用或支持使用童工、非自愿劳工或任何强迫性劳动;

•       尊重员工人权,消除歧视,禁止任何形式的侮辱人格行为;

•       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与经营有关的环境、健康与安全以及劳工道德实践风险;

•       尊重员工的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;

•       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,提供合理的报酬;

•       提供顺畅的沟通渠道,保护隐私,杜绝打击报复;

•       节能减排,保护环境,共建和谐社会;

•       诚信经营,信息公开,共赢发展;

•       对全员开展多样化培训宣贯;

•       定期评审社会责任体系,持续改进社会责任体系绩效。